2022年11月2日,为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会同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共同协办第五届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论坛,论坛主题为“科学道德、学风建设与科研诚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院所、上海社会科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和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均设有分会场,通过线上参会学习。“知网科研诚信”公众号同时组织论坛直播。
线上会议现场
中国社会科学院线下会场
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荆林波和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权衡共同主持。
首先,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高翔发表致辞,对哲学社会科学道德学风和科研诚信建设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要做到方向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二是要做到主义真,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牢牢占据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努力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三是要做到学问高,立志做真学问、大学问,发扬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勇于推进理论创新、理论创造;四是要做到德行正,树立坚守学术道德、严谨治学的表率,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和学术涵养。
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权衡在致辞中对我国科研诚信、学风建设和新时代中国学术高质量发展之路提出四点认识:一是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要立足于坚定中国学术自信,充分体现和发扬中国学术特色。二是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要坚持理想信念引领和坚守科学研究的人民立场。三是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要围绕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中心工作来展开。四是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要坚持目标导向和底线思维相结合。
随后,来自教育部、科技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国家部委以及相关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分别结合本单位工作情况围绕科研诚信和学科建设进行了主题发言。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谭方正提出,要以良好精神状态和学风道德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研究阐释工作,始终不渝模范践行“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的根本要求,通过深化评价改革进一步厚植学风道德建设的良好土壤;科技部科技监督与诚信建设司副司长冯楚建介绍了科技部在科研诚信工作机制及制度建设方面的新突破,讲解了科研诚信工作的新形势与新要求,提出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同落实科研诚信联席会议制度、推动新时代科研诚信建设工作的工作构想;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副主任、教授孙晓莉指出要以制度为抓手,构筑科研诚信防护网,同时多部门联动,把好科研诚信出口关并通过全系统协作,积极开展科研诚信建设工作;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荆林波就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诚信工作机制和制度建设、哲学社会科学信息系统及宣传教育矩阵建设等工作进行了介绍,并呼吁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牢记弘扬科学精神、恪守诚信规范之初心使命,共同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人事局)副主任、副局长张力认为要坚守初心使命,把准目标导向,推动政策研究领域学风文风建设高质量发展;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员袁军鹏主要从科研骨干对科研诚信的认识、当前科研诚信建设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三个方面介绍科研骨干科研诚信的认知现状,并为今后科研诚信政策和措施提出针对性建议。最后,中国政法大学品牌与社会信用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刘瑛主要介绍了科研诚信与知识产权的概念与特点,分析了科研诚信与知识产权信用的具体关系并提出了知识产权信用体系与科研诚信法治化构建的思考。
电话: 010-85195339
京ICP备案:2022005639号
主办: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 科研诚信管理办公室
Copyright © 2011-2023 by www.cssn.cn.all rights reserved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