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委员会
主任 高 翔
委员 马 援 崔建民 郭建宏 王晓霞 荆林波
编辑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
科研诚信管理办公室
前言
人无信则不立,业无信则不兴。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石。学术无信,科学的神圣殿堂就会倾斜崩塌。
近年来,有的科研人员和高校师生为了争取项目、获得资助、晋升职称、获取学位等,不惜违背科学道德和科研诚信,抄袭、剽窃、伪造、篡改等科研不端行为屡屡见诸网络报端,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引发社会各界关注和热议。
面对发生的学术不端事件,大多数涉事机构能正确面对和处置,但也有机构和部门不能正确应对,往往采取“捂”和“拖”的方式,甚至放任不管,纵容学术不端行为成了有的科研机构默认的规则。所以,如何面对和处置学术不端事件,也反映出科研机构对学术不端的态度以及学术不端问题根治难的现实状况。
目前我们所见的学术不端行为,几乎都是由科研机构以外的外部人员举报,而且大多由媒体首先披露。可以说,各类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一直担当着对科研不端行为的质疑、揭弊和监督的先锋角色。我们此次汇编的国内学术不端典型案例,都是近十余年由网络媒体和报刊所披露。有的有完整的事实认定和处理结果,有的仅有事实描述,因在报道时涉事机构还未处理或处理完结,所以无法获知最终的处理结果。所有案例,除标题是编者加的以外,内容均按新闻报道或公开的处理决定原文辑录,文末则标注了案例来源。感谢给我们便利获得这些案例的媒体和机构!
通读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学术不端已渗透到科研人员的各个层级,不端行为手法多种多样,且明目张胆,无所顾忌,令人触目惊心。
近年来,我国科研诚信建设在工作机制、制度规范、教育引导、监督惩戒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整体上仍存在短板和薄弱环节。2018 年 5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对进一步推进科研诚信制度化建设等方面做出部署,为科研诚信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也表明了我国维护科研诚信的鲜明立场和坚定决心。2019 年 6 月,哲学社会 科学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印发了《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诚信建设实施办法》,对科研诚信建设的组织体系、教育预防以及学术不端行为的受理调查、认定处理、申诉复核、保障监督等作了明确规定,营造了坚守底线、终身追责的制度环境和氛围。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国内学术不端的典型案例,加强宣传和警示教育,使广大科研人员引以为戒,举一反三,切实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为与科研诚信管理部门一道有效遏制和治理学术不端,建立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环境提供帮助。
在案例编辑过程中,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务会对编印工作进行了策划和指导,科研诚信管理办公室钟慧、许汉阳、李钰莹、王智林、李欣、张晨露负责收集案例资料和具体编辑工作。
由于我们视野有限,加之有的事件还在发展变化之中,所选内容定有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目 录
1.部分机构医学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结果(2021 年12 月17 日)
2.部分机构医学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结果(2021 年12 月29 日)
3.部分机构医学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结果(2022 年2 月22 日)
4.部分教育、医疗机构医学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结果(2021 年12 月15 日)
5.部分教育、医疗机构医学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结果(2022 年1 月25 日)
6.部分教育、医疗机构医学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结果(2022 年3 月17 日)
7.张文钦、李改枝学术不端事件
8.叶华山学术不端事件
9.南昌大学学者学术不端事件
10.厦门大学杨彦龙学术不端事件
11.青岛大学刘新华抄袭事件
12.孙惠斌学术不端事件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
科研诚信管理办公室
2022年4月
电话: 010-85195339
京ICP备案:2022005639号
主办: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 科研诚信管理办公室
Copyright © 2011-2023 by www.cssn.cn.all rights reserved
微信公众号